html模版香港地下的防洪工程(說香港)


在多雨的香港,如何保護城市不被水淹一直是城市建設的重點。香港回歸20年來,特區政府不斷升級防洪系統,打造瞭一批“隱形”的地下工程。

位於香港島的跑馬地,因每周三晚上的賽馬活動而廣為人知。少有人知的是,它下面有個巨大的蓄洪池,容量達6萬立方米,相當於24個標準遊泳池,可暫存洪水,能幫助周邊區域抵禦50年一遇的暴雨。

該工程於2012年動工,第二期蓄洪池於今年3月完工後,整個蓄洪工程全面啟用。5月24日,香港遭遇今年第一場“黑雨”,水閘在工程全面啟動後首次打開並發揮效力:當日港島雨量巨大,但跑馬地及灣仔一帶未見水浸。沿階梯進入蓄洪池,其中可見洪水帶來的黑色沙泥、積水。這裡看起來像一個空曠的“停車場”,暴雨時則瞬間變成“遊泳池”。洪峰過後,大量積水被排出。蓄洪池最深處達4.8米。回到地面,蓄洪池、暗渠等上方是足球場、跑道、綠地等運動場所,工程完工後並不影響場地原本的用途。

渠務署排水工程部總工程師簡漢成說,蓄洪池參照瞭“海綿城市”的理念,順其自然、彈性適應,將收集到的雨水和地下水簡單處理後,循環再用於灌溉地面的草坪和沖廁等;蓄水池還參照瞭“智能城市”的理念,采用智能水閘系統,實時監控上下遊渠內水位,在暴雨期間適時儲存上遊集水區的部分雨水,從而減少下遊地區排水系統的高峰流量。

這是香港蓄洪池工程中首次采用智能水閘這種技申請註冊商標台中術。

簡漢成解釋說,因為蓄洪池利用智能水閘系統,實時監視上下遊水位,自動升降和控制雨水流入和排出蓄洪池,因此,跑馬地蓄洪池采用瞭淺缸設計,池高2.5米至4.8米,平均高度約3米,遠低於運用傳統“固溢流堰”技術的大坑東蓄洪池的8米池高。因為智能水閘的一個優點是:洪峰過後它可再度打開,不但減少瞭蓄洪池的所需容量,而且池內的雨水返回渠裡,不需用泵抽走,還減少瞭用電量。

香港回歸20年來,特區政府長期研究在公園、遊樂場地下興建蓄洪池,跑馬地蓄洪池隻是一個例子。特區政府多年來采用的防洪策略主要包括為上遊截流、中遊蓄洪、下遊疏浚河道。

簡漢成說,防洪要根據不同地區的情況,采取不同策略。香港市區高樓密集,地下佈滿公用設施。若按傳統方式提升排洪能力,要在市區大規模施工,將影響市民生活,因此,須有新穎方法幫助市區防洪。

以位於九龍西北部的荔枝角雨水排水隧道為例,工程主要采用半山截流的方法,截取雨水,經分支隧道流入靜水池,再經主隧道排到海港,為荔枝角、深水埗、長沙灣等下遊區域提供瞭防洪保障。傳統的防洪方法是在市區拓建排水管道,而隧道截流是創新的防洪方法,它從源頭著手,建造雨水排放隧道,在半山截流雨水,再繞過稠密的下遊市區,直接排放入海。該工程於2008年至2012年建成。

在位於新界西南部的荃灣,為解決當地雨患,2007年至2013年建成瞭荃灣雨水排放隧道,攔截上遊雨水,將其直接排入大海,降低雨水造成市區水浸的機會。隧道的設計排水量為每秒226立方米,11秒便能註滿一個標準遊泳池。

港島西雨水排放隧道於2007年至2012年建成,可攔截港島半山區的雨水,經隧道直接排入大海,減台灣商標註冊查詢少流向下遊的雨水量,從而減輕港島北整體的水浸問題。該隧道直徑7.25米,可容得下一輛雙層巴士與一輛私傢車上下疊放。


渠務署的數據顯示,香港去年全年雨量超過3000毫米,較2015年上升26%,全港“水浸黑點”——即易遭水浸地區,由1995年的90個降至7個。這7個“黑點”中,3個的排水改善工程已完成,其餘4個的改善工程也陸續啟動。

為確保雨季排洪順利,渠務署每年都要派出大量人員巡邏、維修管渠工程。多年從事地下防洪工程建設的簡漢成說,防洪工程通常位於地下或半山,平時、甚至暴雨時,市民都很難覺察到它的存在。它就像一個“沉默衛士”,在每個雨季默默地守護著這座城市。

(據新華社香港電)



(原標如何申請註冊商標台中題:香港地下的防洪工程(說香港))



本文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arrow
arrow

    cty213l4a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